摩根:人民币有可能在10年内成为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熊猫时报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分析师在上周五发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投资增加可能会促进人民币的使用,推动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元和欧元的世界第三大储备货币。

这一预测的发布正值中国政府多年来努力推动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

报告指出,目前人民币约占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2%。但分析师们说,到2030年,这一比例可能会升至5%至10%,超过日圆和英镑的水平。该预测重申了该行在2019年2月做出的预测。

在此后的18个月里,中国政府加大了允许更多外国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的努力。海外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地转向中国市场,寻求比其它地区相对更高的回报潜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计,未来10年,投资组合资金流入将超过外国直接投资(FDI),累计将达到3万亿美元。

“我们预计,到2020年,私人部门和外汇储备管理机构将连续第三年为中国带来超过1500亿美元的投资组合流入,突显出正在进行的转型。到2021- 2030年,每年流入的资金应达到2000 – 3000亿美元”。

通过这些投资,更多的全球资产将以人民币形式持有,而人民币一直难以在国际层面获得吸引力。中国传统上对人民币汇率保持严格控制,包括防止大量资本外流。

然而,201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做出了具有政治意义的举动,将人民币纳入其主要储备货币篮子——即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人民币于2016年10月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货币篮子。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预计,到2021年底,人民币可能会升值至1美元兑6.6元人民币。上周五,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接近6.85元。

“鉴于中国的金融市场开放,我们跨股票和固定收益的跨境资本市场整合的不断增长以及中国跨境交易的比例越来越高,”摩根士丹利国际策略师James Lord在报告中说。 “所有这些表明,全球中央银行将需要持有更多人民币作为其储备的一部分。”

Lord 表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年度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截至2019年底,全球约有70家中央银行持有人民币储备,而2018年末为60家。”

分析家的论点还包括中国经济驱动力的变化(主要依靠出口来实现增长)将要求该国成为资本进口国。该报告预测,该国的经常账户,包括贸易和向外国投资者的付款,可能会在2025年之前转为负值,到2030年达到GDP的负1.2%。

报告说:“这意味着到2025-30年,每年至少需要1800亿美元的净外资流入,以弥补经常账户赤字。”

潜在风险

中央银行和投资机构如何应对围绕其资产配置的任何政治压力仍有待观察。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于11月竞选连任之前,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已波及技术和金融领域。

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 Michael Pettis 在电子邮件中说:“我仍然对人民币作为主要储备货币的大幅上涨持怀疑态度。”

他说:“我认为没有任何理由不同意摩根士丹利的经常账户预测,但我会发现,很难对中国的经常账户发展做出长期预测。” “中国为了重新平衡其经济需求来源而必须做出的调整幅度很大,而且每一个历史先例都表明,这种调整将涉及经济甚至其他方面制度的转变。”

但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指出,他们预测人民币将在国际上占主导地位会面临一些风险。这些包括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国投资的开放速度慢于预期,全球市场动荡,中国的经济风险以及中美紧张局势的严重升级。

报告的作者说:“我们可能会错的另一个领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以及储备管理人愿意在其投资组合中增加人民币债券。” “毕竟,迄今为止,中国储备资产份额增加的大部分来自俄罗斯,目前尚不清楚其他国家会在多大程度上效仿俄罗斯,特别是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更广泛的经济开放。”

[ 华尔街文摘译 – 原文 CNBC — 2020年9月6日]

Related posts